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分子机制研究

题名: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穆庆鑫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毒性;;碳纳米管;;细胞摄取;;信号传导
摘要:
 纳米材料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能源、环境、电子及生物医学。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其在人类与自然环境中迅速渗透,而人们对其生物效应却知之甚少。随着越
来越多有关纳米毒性的报道,人们对纳米材料安全性的关注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了
解纳米材料的基本生物行为及其Rare earth magnets分子机制。本文立足于对几种重要功能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研究,
通过多种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手段发现了功能纳米材料的蛋白质结合、细胞摄取和对细胞信号传导
通路影响的若干规律。这些规律的发现为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提供了理论解释,阐明了纳米材料生
物行为的可能的机制和调控机理。这些发现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为有效降低纳米材料毒
性、提高生物相容性提供方法学参考,并为纳米材料作为治疗试剂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首
先研究了纳米颗粒与蛋白质的结合。纳米颗粒趋于结合蛋白质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人类和动物体内的
毒性以及自身被免疫系统调理和清除的命运。在该项工作中,通过改变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直径
、表面化学以及蛋白质种类,借助稳态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
了MWCNT与蛋白质结合的机制。在对不同直径(40 nm与10 nm)MWCNT的研究中发现,直径较大的具有
更强的结合蛋白质的能力。这个现象说明纳米颗粒的表面曲率在其与蛋白质结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
作用。此外,碳纳米管(CNT)的表面电荷和空间位阻也参与调节其与蛋白质的结合,说明了CNT与蛋白
质双方的电荷和立体化学性质都对它们之间的结合产生了影响。另外,尽管蛋白质的自身荧光由于
与CNT的结合而发生了淬灭,而其荧光寿命并没有改变,说明这种荧光淬灭是由于形成复合物而发生
的稳态淬灭。通过圆二色谱法研究蛋白质二级http://www.chinamagnets.biz/结构时发现,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受到了其与CNT结合的
影响,因此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功能。
 当CNT与细胞表面受体或细胞内蛋白相互作用时,将会
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因此评估其细胞摄取和细胞内定位对了解其生物效应的机制是必不可少
的。目前已知CNT可以非常容易地穿过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屏障而进入多种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及
微生物,然而对其细胞摄取的机制和进入细胞后的转运并不完全清楚。目前对CNT的细胞摄取、细胞
内定位和转移机制尚存争议。为了阐明细胞摄取的机制,我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表面带电荷的
MWCNT的细胞摄取进行了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了MWCNT的直接穿膜、内吞、内吞体泄露和细胞核定
位等现象。我们结合文献报道和自己的实验观察,推出了一个细胞摄取模型。在该模型中,将MWCNT
分为两组,一组是凝聚态的CNT团簇,另一组是单个分散的CNT。团簇通过能量依赖性的内吞过程进入
细胞并首先进入内吞体;内吞体内的团簇随后变得疏松,使单根CNT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单根CNT穿
过内吞体膜进入细胞质;高度分散的单个CNT通过直接穿膜进入细胞质;短CNT有可能进入细胞核;
最后,所有种类的CNT都进入溶酶体并排出细胞。该模型将会对CNT的药物传递和毒性研究产生重要
影响。例如,基于此模型,细胞内的CNT都有可能进入细胞质并与其中的功能性分子发生未知的作用,
从而造成某些细胞机能的缺失。
 CNT进入细胞后,将不可避免地与细胞内组分发生相互作用并产
生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反应。我们利用一个新型实时细胞电子传感技术动态地监控了CNT的细
胞反应。这项技术利用整合在96孔细胞培养板底部的电子传感器对贴附在其上的细胞进行电阻测量
,并通过换算得出反应细胞多项指标的参数(细胞指数),细胞指数反应了细胞增殖、细胞形态、贴附
及延展。这种技术无须生物标记、实时并且可以高通量的进行测试,克服了目前对于CNT细胞效应研
究中基于光度测量的诸多缺点,并使CNT细胞反应的动态监控成为可能。利用该手段我们获得了动态
细胞反应曲线、时间依赖性ICs0及细胞生长曲线的斜率等参数。这些参数是无法用传统方法获得的
,为CNT及多种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由于CNT自身可以与蛋白发生相互
作用、进入细胞并造成动态的细胞反应,因此,了解其细胞内行为的分子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
些问题包括哪些信号通路受到了影响、哪些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及其后续的生理效应是怎样的。
我们通过对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的动态细胞反应的监控、全基因组表达分析和其他细
胞生物学手段,发现它可以通过一种非凋亡的机制抑制细胞增殖。该机制与目前研究报道中未修饰
碳管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基于SWCNT-COOH对细胞增殖、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
,我们得出结论:该CNT抑制了Smad依赖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并下调Id蛋白的表达。这
些分子行为造成了细胞周期G1/S过渡期的停滞和细胞增殖的抑制。SWCNT-COOH对该信号通路及基
因表达的抑制表明了功能化CNT对人类细胞具有非凋亡效应。这个发现同样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具有
潜在的价值,例如与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相关(骨科疾病)或与Id蛋白相关(乳腺癌)的疾病。

尽管目前对纳米颗粒/蛋白质结合以及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研究都有分别报道,却没有关于纳米颗
粒/蛋白质团簇形成与纳米颗粒细胞摄取和动态细胞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本课题研究并发现不同
粒径和表面化学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结合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而不影响蛋白质二级结构。
羧基化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而PEG的修饰则降低了它们的细胞摄取和毒性。与较大粒
径材料相比,小粒径磁性纳米颗粒(羧基尤为严重)能够结合更多的血清蛋白,进入细胞较少,但是却
造成更强的动态细胞反应。因而我们得出结论:对于水溶性磁性纳米颗粒,除了其自身粒径和表面
电荷的影响外,纳米/蛋白团簇的细胞效应还受吸附蛋白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并且与蛋白质构象变化
无关。
 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新型纳米结构的不断涌现,需要我们首先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
评估。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功能化纳米材料—核/壳-铁/碳纳米颗粒的细胞
效应。该材料是最新开发的具有磁共振成像、磁热治疗和药物传递应用前景的复合纳米材料。但是
目前对该材料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并不清楚。为了阐明该材料潜在毒性及表面化学-生物相容性
的关系,我们选择几种不同化学修饰的核/壳-铁/碳纳米颗粒,研究了它们的动态细胞反应、细胞
摄取、氧化应激和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
表面化学和细胞种类的依赖性,并且除羧基修饰外,其他材料基本不造成细胞毒性。我们的研究表明
该类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可以进行进一步地功能化修饰并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学位年度:2010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