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梯度多孔阴极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

题名: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梯度多孔阴极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
作者:聂丽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SCF梯度多孔阴极;;流延成型工艺;;SDC浸渗LSCF阴极;;LSM浸渗
LSCF阴极
摘要: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其高的能量转化率,全固态组件以及燃料多样性等优点成为
近年来燃料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和开发在中低温(600-800℃)工作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 IT-SOFCs),可以扩大组元材料的选择范
围并且有效地提高电池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是目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但是,工作温
度的降低使电解质的欧姆阻抗Rare earth magnets迅速增加,同时电极的界面阻抗增大,通过采用阳极支撑的电池结构
以及电解质薄膜化技术可以解决电解质欧姆阻抗随温度降低而升高的问题。因此,降低中低温下电
极极化过电位,尤其是氧在阴极的还原反应所导致的极化损失,是提高IT-SOFCs性能的一种有效方
法。目前可以降低阴极极化阻抗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使用在中低温温度下具有更高催化活
性的离子-电子混合导体;(2)添加第二相氧离子传导材料制备复合电极;(3)通过优化阴极的微观
结构,使极化损失达到最小。在本研究中,采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备La0.6Sr0.4Co0.2Fe0.8O3-δ
(LSCF)阴极并通过微观结构的优化,提高了LSCF阴极在中低温下的电化学性能;使用溶液浸渗工艺
对LSCF多孔阴极表面改性http://www.chinamagnets.biz/faq.php,从而提高了电池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LSCF由于其高
的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性成为近年来IT-SOFC阴极材料研究的热点。在本论文中,研究了不同造孔剂
对LSCF阴极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不同粒径的LSCF粉体,在此基
础上,采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备了颗粒粒径、气孔大小以及气孔率呈梯度变化的三层LSCF阴极。研究
表明,当内层(与电解质接触层)石墨含量为10wt%,中间层石墨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5wt%,外层淀粉含
量为35wt%,烧结温度为1050℃时,LSCF梯度多孔阴极在800-650℃的界面极化阻抗分别为
0.053,0.11,0.27,0.65Ωcm2,低于文献中报道的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单一结构LSCF阴极;以加湿
的氢气为燃料,梯度LSCF为阴极的Ni-YSZ/YSZ/SDC/LSCF单电池在800和700℃操作温度下的最大功
率密度分别为1.0和0.58 Wcm-2;SEM扫描图显示LSCF梯度阴极与SDC过渡层及YSZ电解质之间烧结
良好,且三层LSCF阴极之间也没有明显裂纹出现。对梯度LSCF阴极的交流阻抗谱分析发现,通过微
观结构的优化能够改善阴极/电解质界面,并能促进氧在阴极内部的传输和吸附,从而进一步提高
阴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活性。
 虽然LSCF阴极在中低温下显示出良好的反应活性,然而与传统
阴极材料La0.85Sr0.15MnO3-δ(LSM)相比,其长期稳定性并不理想。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采用浸
渗工艺对LSCF多孔阴极进行表面修饰,以提高LSCF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和长期稳定性。本论文首先以
离子传导氧化物Sm0.2Ce0.8O2-δ(SDC)作为浸渗材料,采用一次浸渗工艺制备了LSCF-SDC复合电极
。XRD图谱表明LSCF-SDC复合电极中没有其它物相生成;SEM显示新生成的SDC颗粒粒径为20-80nm,
在LSCF表面分散均匀且具有较小的粒径分布。当浸渗量为10μL,浸渗浓度为0.25mol/L时,LSCF-
SDC复合电极的界面极化阻抗最小,在800-650℃分别为0.041,0.074,0.17和0.44Ω-cm2,比纯LSCF
阴极的界面极化阻抗降低约~50%。浸渗溶液浓度从0增加至0.35mol/L时,欧姆阻抗在800和650℃
时均没有明显变化,LSCF-SDC复合电极性能的提高归因于LSCF表面反应活性区域的增加。以加湿的
氢气为燃料, SDC浸渗LSCF为阴极的阳极支撑的薄膜电解质单电池在800℃和750℃操作温度下的输
出功率密度分别为1.11和0.85 Wcm-2。100小时测试表明,SDC浸渗LSCF阴极后的电池稳定性有所提
高。这说明采用SDC氧离子导体浸渗,不仅能够提高LSCF阴极电化学性能,也有助于稳定性能的提高

 本论文的第三部分以LSM为浸渗剂,制备了LSCF-LSM复合阴极,研究了极化条件下LSCF-LSM
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并对LSCF阴极的衰减机理和LSM浸渗LSCF (LSCF-LSM)阴极的增强
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700℃时纯LSCF阴极和LSCF-LSM阴极在不同极化偏压下的交流阻抗谱表明,
在开路状态下,LSCF-LSM阴极的界面极化阻抗为0.35Ωcm2,高于纯LSCF的阻抗0.24Ωcm2。这是由
于LSM为纯电子导体,与具有高离子-电子混合导电性的LSCF阴极相比,具有较少的TPB反应活性区域
,因此电化学活性较差。继续增加阴极极化过电位,LSCF-LSM阴极的界面阻抗迅速下降,而LSCF阴极
的界面阻抗降低缓慢。当阴极极化过电位为80mV时,纯LSCF阴极的界面极化阻抗为0.21Ωcm2,而
LSM浸渗后LSCF阴极的界面极化阻抗降低至0.18Ωcm2。LSCF-LSM/SDC/YSZ/NiO-YSZ电池则表现出
良好的稳定性能,且电池输出电压(加载电流为400mA/cm2)在测试时间内一直增长,120小时测试后
的输出电压为0.753V;经过120小时放电后,电池在700℃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0.40/Wcm2,比电池
放电测试前的功率高27%。
 采用无线电频率磁电管溅射工艺分别制备了LSCF以及LSM涂覆
的LSCF电池模型,并对两者在相同极化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SM涂覆LSCF阴
极具有更好的表面催化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LSCF阴极表面的氧交换反应,提高了LSCF在极化
条件下的电化学催化性能。拉曼光谱分析发现,对于LSM涂覆LSCF阴极在极化测试前后并没有发现
波数偏移现象,说明LSM涂覆能够抑制LSCF中Sr的迁移,从而提高LSCF阴极在工作状态下的长期稳定
性。
学位年度:2010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